伊斯蘭之光
  目前位置:首頁>>嚙踝蕭痚妧A>>|JI
伊斯蘭國家社會新分化
2007.3.13  10:14:23 AM      閱讀4611次
 
    伊斯蘭是一個光輝的名稱﹐到處被使用﹐用於商店、用於組織、用於政黨、用於國號。 以伊斯蘭標榜的組織為例﹐有的名望很高﹐民眾寄予希望﹔有些組織名為伊斯蘭﹐有名無實﹐激不起民眾興趣。 後殖民時代的阿拉伯國家﹐民眾有各種困擾和理想﹐他們希望看到有人對他們關心﹐為他們出力。 凡是能為民解救危機的團體或國家﹐就是好組織﹐人民自有公論﹐標記什麼名稱並不重要。 當今許多穆斯林政府跟隨美國戰略﹐向美國屈膝投降﹐政權獨裁﹐官僚貪污腐敗﹐而當地伊斯蘭政黨對政府表示溫順﹐失去伊瑪尼原則性﹐希望在腐敗的政權中討點殘羹剩飯﹐這是徒有虛名﹐玷污了伊斯蘭的尊嚴和美名。


  當敵人大軍壓境﹐虎視眈眈﹐穆斯林社會和政權受到羞辱。 許多阿拉伯國家政府﹐花費了千萬億美元購買新式武器﹐但面對以色列的侵略和暴力﹐手無縛雞之力﹐只會委曲求全﹐等候美國表態﹐看風施舵。 但是﹐民間組織奮起反抗﹐壯大了民族志氣。 這樣的組織表達了民眾的宿願和理想﹐做了實事﹐必然贏得民心。 最近的例子就是黎巴嫩真主黨﹐面對以色列挑選和武裝侵略﹐在政府軟弱無能、求助西方調解的時候﹐他們拿起了武器抵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﹐制服了在中東不可一世的以色列強大軍隊。


  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﹐堅持抗戰﹐日夜堅守指揮崗位﹐在戰後成為震撼阿拉伯世界的現代英雄。 以色列出動號稱世界第四強大的軍隊﹐揚言在二十四小時速戰速決﹐消滅唯一有戰鬥力的阿拉伯民兵武裝﹐但在黎巴嫩碰上了一塊硬骨頭﹐抵抗運動堅持三十三天﹐直到敵人精疲力竭﹐無力可施。


  在火熱的戰鬥中﹐真主黨的附屬組織建設兵團(Jihad Al Binaa)冒著槍林彈雨搶救戰區的居民﹐幫助他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﹐向難民們提高糧食、衣被和日常用品。 戰爭之後﹐這個機構為鄉鎮居民清理瓦礫修橋補路﹐安置臨時住所和開設公共食堂﹐解救暫時危機。 數千個家庭受到了真主黨的經濟補助﹐幫助他們修復家園﹐恢復正常生活。 這個時期﹐政府官員四處奔走﹐討好西方國家﹐並且批評真主黨堅持抗戰招來敵人砲火襲擊。


  真主黨是後起之秀﹐原無名聲﹐阿拉伯民族在一個世紀的鬥爭中﹐總結了一些經驗﹐例如埃及兄弟會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運動﹐在鬥爭中學會戰爭。 這兩個組織在他們的地區得到民眾支持﹐贏得廣泛民心﹐不是他們的口號和宣言﹐而是他們的實際行動。 他們在居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幫助﹐例如提供衣食、教育、醫療和住房﹐處處為民著想。 國難當頭﹐不屈服內外壓力﹐堅持獨立自主路線。 幹事們廉潔奉公﹐沒有貪污盜竊的醜聞﹔政策明朗﹐沒有與敵人暗中勾結認敵作父的無恥勾當。


  開羅1992年發生大地震﹐政府救災動作遲緩﹐國會內為救災方案和各方利益爭論不休﹐而穆斯林兄弟會各級組織立即行動﹐奔赴受災現場﹐幫助居民搶救。 災後兄弟會威望直線上昇﹐而政府感到恐懼﹐不敢承認兄弟會救災有功﹐而公佈新法律﹐取締兄弟會合法地位﹐勒令禁止他們參與社會服務和救災活動。 經歷了嚴峻考驗之後﹐埃及人民選擇喜歡兄弟會﹐但是它被政府定為非法組織。


  伊斯蘭國家與西方社會不同﹐大多數居民有信仰﹐保持高尚傳統道德﹐民間組織在危難中自強自立。 伊斯蘭國家與前蘇聯集團不同﹐民眾堅持伊斯蘭精神﹐而政府親西方﹐崇洋媚外。 西方國家在這些伊斯蘭國家試行民主選舉運動﹐絕大多數居民呼籲推翻親西方政府﹐要求復興伊斯蘭﹐使敵人聞風喪膽。 在民間產生的伊斯蘭組織﹐遵奉伊斯蘭精神﹐為民服務﹐關心民眾疾苦﹐維護民族尊嚴﹐抵抗外來侵略。 政府是新殖民主義的產物﹐是西方強國的代理﹐唯命是從﹐他們信仰虛假﹐政治獨裁﹐經濟腐敗﹐沒有群眾基礎。 對外國防無能﹐外交無力﹐對內獨裁﹐分配不均﹐造成兩極分化﹐貧富差距懸殊﹐驅趕更多的民眾支持伊斯蘭組織﹐成為不可遏制的強大社會勢力。


  伊斯蘭國家人心所向是真主許諾的公正和仁慈﹐經受西方國家數百年的改造和摧殘而毫不動搖。 這就是現實生活的吉哈德精神﹔堅守伊斯蘭真理﹐奮鬥不止。 真理必勝。
(www.gulfnews.com/opinion/columns/region/10107969.html﹐伊光編譯)
 

   
將本新聞發給好友


伊斯蘭之光工作室(islam.org.hk) 版權所有©